top of page

不要讓生涯發展成為又一個「傳聞」


近來聽到一個主題、橋段既老又新的故事。


在我的朋友圈中有位青年醫生,因為一些情況隻身走到英國。到了新環境想先休息一下放個假,就隨便找一些未試過的工作,輕鬆玩玩當Working Holiday。有一日在咖啡店「Hea」的時候,忽發奇想,不如試試當個咖啡師,就起身走到櫃台詢問,即時獲聘第二天上班。


慣拿手術刀的他,對著麵包刀卻是幼稚園程度;拉丁文藥名都易如反掌的他,對著各種咖啡豆更茫無頭緒。不過,這個學習過程卻給他從未有過的快感。以往讀醫其實主要是成績導向,面對考試實習的追趕,總有點力不從心。現在的辛苦卻是充滿享受,因為由始至終都是自主、自由地,按著心中所想作出選擇,每日的一小步都似是成功的一大步。


一個多月後,他終於「上戰場」,親手泡製出一杯又一杯的咖啡,為大家平淡的日子帶來一點點味道,也換來了顧客的感謝與笑容。他形容,這是一個尋回自己的旅程,在新的環境中,為人生找到新的意義。當然大家最關心的,是這位「當起了咖啡師的醫生」往後會如何發展。我不知道,可能他自己也不知道。不過我們都知道,我們一直認定了的信念—「有執照、有專業就有好工,有好工就有錢,有錢就一定開心,成為人生贏家」,又再次被打破。


我們從小到大累積了很多的信念,總以為世界會按著自己所想的模式發展,不料只是我們一廂情願的固執偏見。生涯規劃上經常提到的社會學習理論,正是讓我們去理解及探索人的世界觀和自我觀的形成。我們都以為世界應該和平,我們都以為每年可以去去旅行…一個疫情就已經告訴我們,其實有什麼是必然的呢?

其實都是人的觀念作祟,腦海中的學習機制綁定了事物的關係,「勤力一定有回報」、「小時偷針大時一定偷金」,儘管可能與現實差天共地;再加上人都習慣選擇舒服的路徑走,不加思索與驗證,就認定了曾經的關聯等於未來的必然。就這樣,將所有人和事都封印在過去,忽視了當中的成長與發展性,活著只是重複,未來都變得毫無意義。

也有些人覺得跟著所謂的「成功方法」或「成功人士」走就是比較聰明,其他人說什麼、網上看到什麼都不加判斷、信以為真,久而久之形成了對他人的依賴,忽視自己所面對的獨特情況、個人的處事風格,不但沒有獲得成功,也沒法處理好自己的困惑,到頭來只是用自己的青春當上了一個「複製人」。


所以生涯規劃不單是助人讀好書、找好工,更是讓大家成為自己的主人,主宰自己的人生。我們的生涯發展諮詢師(CDA)正是透過專業諮詢,協助與陪伴大家走上這個歷程。雖然過程需要幾次長達1小時的諮詢,更需要點勇氣對自己坦白,直視自己的好與壞。不過用5個小時換回自己未來5年甚至50年的人生,應該還算值得吧!


作者:Matthew

過去十年從事生涯規劃及青年發展工作,香港生涯規劃協會顧問、課程總監及首席培訓師、國際生涯發展培訓師(CDI)、香港生涯規劃發展師認證課程培訓師(LPDFi)、國際生涯發展諮詢師(CDA)、國際認證職涯服務規劃師(CCSP)、全球職涯發展師(GCDF)、特殊兒童溝通指導師

102 次查看0 則留言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