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讓我們的生涯困擾「動態清零」



近日疫情特別波動,生活大受影響,大家擔心不斷。對於形勢和政策措施的急速轉變,上至官員專家,下至市民大眾,大家都開始就著自身的見解、影響,發表不同的意見,東一句西一句,一說「封城清零」,又一說「病毒共存」。如若要「順從民意」,真不知如何是好。


我無意為任何人或政策說項,也不是要在此討論疫情決策,因為再多的說話也無助於解決現時的疫情。只是在我們人生面對著轉變和挑戰時,其實也不時會聽到很多這樣那樣的意見。最常見的當然離不開工作上的問題。「我返工真係返到好辛苦」一句足以挑動不少人的神經,不問因由立即彈出不同的意見:「唔洗咁搏喎」、「個個都辛苦架啦」……道理大家都非常清楚,不過如何做到卻是一門學問。每個人的性格不同,所面對的情況又不同,若果一句說話就可以安撫情緒、解決問題,這個世界應該不會有這麼多煩惱。

就算多聽一點內情,通常都會帶到「快啲辭職,搵過第二份!」這個結論。根據某求職平台的調查,最多受訪者認為轉工才能令自己重獲開心。不過事實又是否如此呢?大家都想「撐」自己的朋友,但盲目的支持是否真的有幫助?不少人都會遇到與同事、上司相處的矛盾,又或會遇到工作量與回報不對等的疑問,但換工可能只是換湯不換藥,自己的觀念和能力未轉變,不論外在條件怎樣改變,問題也可能會持續。在朋友相處上,如果經常不歡而散,卻沒找出問題根源,是找的朋友都不合自己性格,或自己的性格未合於與人相處,那麼找再多的新朋友可能也只會結果依舊。反諸求己,更有助處理所面對的情況。



不過,這些問題都不是網絡幾篇文章、朋友幾句說話,就能輕易迎刃而解,更多的是需要有深入的探討和分析,尋回最有力支持到自己的技能和資源,再釐清外在的實況和眼前的選擇,一步步實踐和調節未來的計劃,將生涯困擾「動態清零」。這個過程不單需要有充足的時間,更重要的是能有一個局外「旁觀者」一直同行,不會因太多情感和個人意見左右,讓我們有更多角度的思考,支持著我們憑自己的力量,決定自己的未來。要自己跳出來當這個局外人不容易,而現時的國際生涯發展諮詢師(CDA),正是專業受訓成為這個重要角色。如想成為一分子,也可以報讀相關課程,不再是隨口一個意見,而是專業地、真正能夠支持自己和更多人。


世界有太多的意見和想法,哪種最適合自己,當然只有自己知道,也只有自己會為決擇的結果負責。與其道聽途說,不如在專業人士的同行下,有更多角度的思考、更清楚客觀的判斷,支持著自己有實質的行動,迎來生涯的新發展、新局面。


作者:Matthew

過去十年從事青年教育工作,香港生涯規劃協會總監、全球職涯發展師(GCDF)、國際認證職涯服務規劃師(CCSP)、香港生涯規劃發展師認證課程培訓師(HKLPDFi)​

36 次查看0 則留言
bottom of page